春夏季饮食安全常识

发布者:梅景全发布时间:2022-05-25浏览次数:108


一、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
     1.冷藏方法不正确,如将煮熟的食品长时间存放于室温下冷却把大块食物贮存于冰柜或冷藏温度不够低,造成长时间存放变质等
     2.从烹调到食用的间隔时间太长(不超过两小时为宜),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3.烹调或加热方法不正确,加热不彻底,食物中心温度低于70
     4.由病原携带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
     6.生熟食品没有分开存放,造成交叉污染。
     7.在室温条件下解冻食物。
     8.厨房设备、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
     9.使用了来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制后的食物受污染。
     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8.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对身体有害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食物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三、常见的饮食卫生误
     1.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
     2.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3.抹布清洗不及时:实验显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4.用卫生纸擦拭餐具: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消毒状况并不好,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5.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实则反之。须知,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可以放心食用,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
     6.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比较节俭,有时将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变质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7.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安全了。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吃,还是扔掉为好。